教务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首页 >> 教务新闻 >> 正文

春风化雨润桃李,育人无声凝心魂——本科教育课程思政正当时

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言传身教是根本。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先于授业,可见“德行”的重要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于传播知识中传递思想

药学院的赵趱老师在授课中给学生讲述了自己线上建课的一段经历。建课中为了获取南开大学孙宏伟教授视频课程的使用权,赵老师特意给孙教授发邮件征求意见,孙教授欣然同意并允许他使用所有的相关附属资源。一件简单的小事却无声地向学生们传达了知识产权的概念。

2.于传播真理中缔造灵魂

社科文体学院的陈美佳老师在讲授《大学英语》课时,教材课文原句“You know the things you learn in school don'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real life.” 是明显的Dicto Simpliciter。陈老师担心学生消极思维占上风,于是跟学生这样交流:Don't you think your life can be confined in the pages? Therefore,we should be tolerant of books ignorance of everything. The real life is doomed to be of diversity.告诉学生“心有千千结,路有千万条”,传达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如春在花,如盐化水,润物无声显灵魂。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教育的永恒价值追求。立何德?树何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性决定了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教育在专业中融入思政元素,把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与课程育人的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让课程更接地气,让课堂更有生机,让学习更有滋味。

1.在知识的传递中实现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中药学院的李占林老师结合授课内容针砭时事,对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学校排名等方面以SCI论文及其相关指标为核心标准的评价机制提出了个人意见,他认为:对SCI论文数量、高IF值论文、高被引论文的过度追求造成了现在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学风浮夸浮躁现象。坚决支持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及时“刹车”与正确引导。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科技至纯,真理无价。

2.在专业的讲授中体现科学的温度

制药工程学院的王健教授将战“疫”引入药物设计课堂,在他主讲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针对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靶标分子,查看靶标-配体结合的三维结构,设计并预测新化合物的结合模式,评估可能的结合能力,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专业的价值。

3.在多维的课程设计中彰显知识的传承

医疗器械学院的王贺老师,为了破解高等数学课内容深奥、概念抽象、公式枯燥的难题,在高等数学课中开展了第二课堂教学。以“数学文化与数理逻辑”为主题,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加高等数学课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古代数学的无穷奥妙。

三、世事兴亡,家国天下,情怀浸染承使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于课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生生不息流淌的血液,坚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锻造民族力量。

1.内化于心,华夏文明千古流芳

工商管理学院的袁小量老师在讲授《战略管理》课时,将我国古代经典哲学作品《道德经》、经典兵书《孙子兵法》融入课程中,从经典理论联系学生实际,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致人而不致于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经典的博大精深。

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的徐威教授,将思政之“盐”溶于专业知识的“食物”中。根据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在讲授我国食品类的酿造历史时,引导学生传承祖先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授病毒种类时,特别介绍了新冠肺炎疾病COVID-19的引发病毒,并融入了我们国家万众抗疫的过程,以增加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家国情怀。

2.外化于行,社会主义彰显豪情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的于杨老师,在《医学导论》课程中结合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给同学介绍了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不同的防疫措施,通过对比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励学生在家完成好线上学习,为全国的防疫工作做好自己的贡献。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德,“树”共产主义建设的新人。以课程思政的星星之火,点燃青年学生本性的纯良,让专业成长与精神成人同向共行。筑教育兴国之基,强民族振兴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