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

2025-10-28

近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揭晓,我校药物分析、无机化学、药理学、生药学、中药分析5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4门。截至目前,学校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1门。

凭借深厚的教学积淀与持续的改革创新,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群。此次5门课程入选,彰显了我校在课程标准、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质量上的硬核实力,既是对我校课程建设成果和长期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肯定,也将有力推动学校课程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扎实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简介

1.药物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核心课程,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系统传授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具备对典型药物质量评价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素养,为其服务药学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药物分析》课程是国内最早开设的同类课程之一。课程建设成果丰硕,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随着“互联网+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逐渐融入,2020年建成《药物分析》MOOC,2022年获批辽宁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025年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药物分析实验项目2018年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课程建设过程中持续关注团队和教研组织建设,药物分析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24年获批辽宁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3年获批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点。课程团队主编、参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行业指导用书和国家级电子题库等数十部,在全国百余所医药院校中推广使用,充分发挥了课程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课程建设以“育人”为核心,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问题解决者。课程构建了“线上SPOC+线下翻转课堂/研讨”的新型教学模式,依托“智慧树”等平台实现数字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将课堂真正释放给学生。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讲述我国药典发展史、介绍“四个最严”监管要求、讲解我校科研成果在世界药品质量控制领域的贡献等,将知识培养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2024年获批辽宁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面向未来,课程团队将持续深耕,对标新医科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基础扎实、能力卓越、勇于创新的药学人才。

2.无机化学——线下一流课程

作为我校药学类专业核心基础课,《无机化学》是学生开启药学世界的第一把钥匙,课程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与微观物质结构的概念和理论,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能力;课程突出药学实践应用案例建设,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基本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药品研发与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药学学习筑牢根基。

课程建设始终以高质量教学为核心,不断开拓创新:2010年获评辽宁省精品课程,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入选辽宁省跨校修读平台课程,2020年获评辽宁省线下一流课程,2025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团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翻转课堂、PBL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推动课堂革命,实现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以科学家精神引领价值塑造;以科研前沿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药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未来,团队将持续打磨课程的药学特色,巩固“金课”品质,为培养理论扎实、实践突出的药学英才提供坚实支撑。

3.药理学——线下一流课程

作为我校药学类专业核心课,《药理学》是学生系统认知药物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的学术桥梁。课程着力塑造学生洞悉药物-机体互作规律的科学思维,夯实其掌握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知识体系,重点培育学生在药学研究中运用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始终秉持教学品质为核心理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获评辽宁省精品本科课程;2008年摘得国家级教学团队桂冠;2022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25年荣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立足药物研发前沿与临床转化需求,建立动态知识更新机制,有机整合基因编辑疗法、精准靶向药物等创新、前沿领域内容,深度融入教师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拆解药理学与临床医学、药剂学的学科边界,打造多维立体的跨学科知识图谱;创新运用案例沉浸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多元模态,以探究式课题和协同式项目为载体,驱动学生实现从知识消费者向问题解决者的能力跃迁,全面提升其创新思维、临床实践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及素质。

面向未来,团队将以国家级金课建设标准为引领,通过教学要素的持续革新与教学能级的迭代提升,锻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示范性课程,为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药学人才提供核心支撑。

4.生药学——线下一流课程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生产、品质评价、临床应用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一门课程,为我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已有70余年建设历史,历经几代人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体系。

课程2006年获评辽宁省精品课程,2015年入选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22年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25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建成了“中、英、日”三语授课特色体系,以“两性一度”为改革要点,通过重塑师资、充实资源、改革课堂、变革考核,走“科教-产教-思教融合”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致力于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

团队成员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医药类规划教材《生药学》副主编及编委,另结合双语教学特色,主编完成国内第一部中英文双语《生药学实验》教材,优势资源得以共享。

未来,课程将以多维教学资源搭建为基石,进一步构建用于人才培养和评价的立体化资源体系;以人工智能赋能为核心引擎,引导学生使用AI工具开展有效学习,实现传统学科与现代信息教育手段的深入融合;持续深化课堂模式改革,探索翻转课堂等新范式,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5.中药分析——线下一流课程

作为我校中药学、中药学(日语)、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药分析》搭建了一座连接中药分析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桥梁,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全程质量分析和控制的能力,为其未来在中药研究、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铸就卓越教学品质,从省级一流迈向了全国一流课程:2020年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获评省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5年成功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团队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融入前沿技术、思政元素、信息技术”的三融合,目标达成以“分类型、分模块、校内外”的三训练,改革效果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新意识、教师育人能力”的三提高,形成“333模式”,以一流课程建设促进一流专业建设。

未来,团队将继续提升科教、产教融合力度,持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进一步传承沈药红色基因,为培养高素质中药学人才贡献力量。


审核校对:王环鑫  肖  琰  赵云丽  王欣丽  于鹏宇  李    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 Reaserved.    沈阳药科大学教务处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    邮编:110016

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邮编:117004     电话:024-43520061